糖尿病的最大危害來自于嚴重并發(fā)癥,因此患者長期服降糖藥的同時,還需要服用其他藥物。當同時長期服用多種藥物時,就該關注藥物的長期不良反應及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了。除了要提防低血糖的危害外,還需警惕一個容易忽略的問題—出血。
有些降糖藥物本身會引起出血
有些降糖藥物,本身就存在出血的危險。如艾塞那肽,它常用于治療Ⅱ型糖尿病患者,單用二甲雙胍控制不好的患者,與華法林合用INR值(國際標準化比值)升高,且有自發(fā)出血傾向;磺脲類降糖藥會導致溶血性貧血、血小板減少、白細胞減少等血液系統(tǒng)不良反應;促進胰島素分泌的格列本脲,長期使用會產生降低血小板癥,表現為出血、紫癲。
藥物聯用可能增加出血危險
由于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現末梢循環(huán)不暢、感染等并發(fā)癥,常常聯用幾種藥物,進行對癥治療,其中有幾個藥的聯用會加重出血危險。
有些抗生素類藥會顯著導致血小板下降,如氯霉素、利福平、磺胺、紅霉素、四環(huán)素、慶大霉素、兩性霉素B,以及青霉素類(如哌拉西林鈉舒巴坦鈉)和頭孢類(如頭孢哌酮、頭孢噻吩、頭孢唑林、頭孢甲肟等),長期使用會導致維生素K的缺乏,進而影響凝血功能。改善循環(huán)類藥,如活血化淤藥、雙香豆素類藥物、阿司匹林等;抗癲痛藥物,如苯妥英、苯巴比妥類以及肝素、苯甲醇、碳酸氫鈉等,與這些藥物聯用也要注意出血危險。
老年人血管變厚、變硬、變脆是血管正常老化的結果,而一些伴有高血壓的糖尿病患者就更成了腦出血的高發(fā)人群,再加上長期服用有出血危險的藥物,腦出血的發(fā)生率會大大提高。因此,老年人用藥一定要注意說明書中的不良反應,若有導致出血傾向或者血小板減少的說明,使用時需多加小心。
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藥需注意
1、對藥盒上的商品名要知道它的藥名
每種藥至少有兩個名字,藥名和商品名,有的還有一個化學名。藥名只有一個,是世界統(tǒng)一的,一般用拉丁文或英文命名。中文翻譯的命名也只有一個,但不同廠家生產同一種藥可起不同的商品名。比如,國際上命名的Glipizide中文翻譯命名為“格列吡嗪”,各廠家生產的格列吡嗪的商品名有:格列吡嗪、美吡噠、瑞易寧、迪沙片、優(yōu)噠靈等。無論什么商品名,在說明書上都要說明某某藥每片含格列吡嗪多少劑量。
2、用降糖藥一定要了解藥物的排泄途徑和禁忌證
有些藥只能通過腎臟排泄,有些藥只能通過肝臟分泌的膽汁排泄,叫“單通道排泄”。有些藥從腎臟和膽汁都可以排泄叫“雙通道排泄”,即便是雙通道排泄的藥物從腎臟和肝臟排泄的比例也不同。如果排泄某種藥物的臟器有障礙,這種藥就不能用,否則會引起藥物在體內的蓄積,降糖藥蓄積可以造成低血糖,腎功能不全者用苯乙雙胍(降糖靈)產生的乳酸排不出去會引起乳酸性酸中毒。所以,當第一次看病的時候,首先要檢查腎功能和肝功能,保證用藥的安全。
3、調整口服降糖藥的周期
任何藥物都有它的作用高峰時間和作用消失時間,我們把藥物作用減少到一半的時間叫作“半衰期”,5個半衰期后可認為藥物基本排出體外,長期用藥,還有藥物的積累效應。臨床上發(fā)現,用口服降糖藥或調整口服降糖藥,第一周血糖變化不明顯,第二周逐漸下降,第三周末血糖降到一定程度不再下降,可認為是該藥量的最終結果,故調整口服降糖藥需每3~4周調一次。
4、進食量準確,生活有規(guī)律是調整降糖藥的前提
沒有患糖尿病的人,自身分泌的胰島素可以隨著進食量的大小引起血糖的高低來分泌,使血糖在正常范圍內波動。不管是1型還是2型糖尿病,不論是外源替代或補充的胰島素,還是自身分泌的胰島素,都不可能隨著血糖的變化而自動變化,外源注射胰島素的劑量和口服降糖藥的劑量是在科學飲食、運動和正常的生活工作的基礎上摸索出來的,摸索出來的降糖藥劑量是不會隨著血糖波動而變化的,所以進食量準確,生活有規(guī)律是調整降糖藥的前提。
5、不吃飯不用降糖藥,吃的少降糖藥要減量
有人因某些原因吃不下飯或不吃飯,總認為藥是治病的不能不吃,但如果吃了降糖藥不吃飯或吃的量不夠,易發(fā)生低血糖,所以當主食吃的量不夠應減少降糖藥的劑量,主食的量恢復以后再恢復原降糖藥的劑量。
6、對藥物的“副作用”的認識
藥物說明書上“藥物副作用”一欄中會寫出許許多多的副作用,這是實事求是的作法,告訴大家要細心觀察,有問題及早找醫(yī)生診治。但某個藥物的副作用是在極少數人中出現,癥狀很輕,對身體影響不大,才能批準在醫(yī)療市場上市。所以,盡管說明書上寫著很多的副作用,大可不必擔心,而那些標榜“無副作用”的藥物,反倒不可相信。
7、降糖藥應從小劑量開始使用
任何降糖藥的使用一定要從小劑量開始,第一次為“投石問路”,經過一段時間藥物的積累作用達到最終穩(wěn)定結果后,根據血糖監(jiān)測的情況進行調整,逐漸增加藥物劑量,直至把血糖控制到理想程度。此時的藥物劑量可在一段長時間內不再改變,血糖正常也不能減少降糖藥的劑量,減少了血糖依然會高,血糖偶爾高不要輕易增加降糖藥的劑量,要尋找原因,針對原因解決問題。
8、調整藥物治療的依據是糖尿病患者的監(jiān)測記錄
血糖未控制好的原因很復雜,包括吃飯的時間、攝入量、食物種類,進餐次數,運動的時間、方式、程度、降糖藥的種類,聯合用藥的搭配、藥物劑量、近期的特殊情況是否對血糖有影響等多種因素。要把具體問題找出來才能提出正確的治療方案。糖尿病監(jiān)測記錄做的越詳細就越能體現疾病的真實狀況,治療才能有的放矢,只偶爾做做監(jiān)測或不做監(jiān)測是對自己不負責任,后果不言而喻,認真科學地對待疾病,才是對自己負責。